开春话发展,万象谋更新。
27日上午,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创新驱动分论坛在穗举行,会议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主题,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齐聚科技和产业界代表,共辟“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创新驱动之路。市相关部门、各区政府和有关科技、产业界代表约120人参加会议。
以企业为主体
推动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近年来,广州面向经济主战场,布局科研攻关战略格局,不断突破前沿科技成果,整体位次赶超争先。科技的硬核实力,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区域,推动科技“有效供给”和产业“有效需求”的供需对接转化,实现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广州市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是广州接下来打通成果转化链条的主要着力点。广州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牵引、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出台科技成果转化“1+N”政策,并将新增十个概念验证中心、百个成果应用场景。
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广州形成以企业为核心、分类组建创新联合体的机制,广汽集团等领军型企业担当起牵头开展产业链创新的重任。
其中,政府再搭一把手,千方百计凝练企业需求,将集聚相关科研平台,常态化开展“龙头企业-创新平台”精准对接活动,多方协力共同攻克难题,完成了120项技术成果的对接,30余项技术已达成合作。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发科技”)是广州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的产业链龙头,在“龙头企业-创新平台”活动中,该公司提出了一系列制约行业、企业发展的技术瓶颈需求,得到15家重大创新平台的一一回应。
该公司副总经理叶南飚在会议上表示,金发科技积极带动上下游共同参与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协同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一系列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架设起从“大院大所”到“龙头企业”的桥梁。2023年,广州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新型研发机构的技术供给、人才引育、成果转化、企业孵化、金融赋能“五大核心功能”,鼓励各机构探索引育一批人才、打造一批共性平台、设立一只基金、建设一个园区、孵化一批企业、组织一家专业联盟的“六个一”的成果转化路径。
琶洲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李远清在会上表示,针对科技成果和应用场景脱节的问题,琶洲实验室计划与广东省特别是广州市、海珠区10余家龙头企业深入合作,打造高水平联合研发中心。中心将基于合作企业需求开展研发,成果优先在合作企业转化或者应用。
直面科技成果转化的真问题,广州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需求为牵引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技创新揭榜领题、赛龙夺锦的生动局面正在加快形成。
聚焦产业科技
现代化产业体系向“新”向“实”
一批重大创新平台的争相发力,正推动广州走在新质生产力的最前沿。
近日,广州颠覆性技术创新园开工建设。在首批国家颠覆性技术项目中,广州以4个项目入选居全国第二。广州实验室组织研发4款药物疫苗并获批上市。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大湾区国创中心”)推动成立全国首家开源CAE技术产业化公司。冷泉生态系统、人类细胞谱系2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获批立项。“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总部落户广州。
加快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胜势,是广州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道路上走前列、挑大梁的坚实底气。广州将聚焦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湾区国创中心是全国三大综合类技术创新中心之一。其副主任王德保在会上表示,大湾区国创中心将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关键技术集群式突破和产学研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使命,打造集“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成果转化”于一体的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
稳步向“上”持续向“新”,产业结构升级进行时。“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广州当前的发展思路。
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自主研制的喷墨打印OLED折叠显示屏已达量产水平;以粤芯半导体为龙头的一批“芯”产业扎根。广州生物医药和智能制造装备2个产业集群获评全国优秀。优势产业取得新突破,“智车之城”“显示之都”“新药高地”等广州智造新名片不断擦亮。
作为广州支柱产业的“老大哥”,广汽集团正大步向“科技广汽”迈进,加快覆盖充换电、储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一体化产业链的布局,自主技术的“护城河”正逐步成型。广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在会上表示,广汽集团将锚定技术产业合作,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体系。
前瞻布局空天产业、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航空轮胎动力学大科学装置建成投入使用;亿航智能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获颁全球首张适航证;全国唯一纳米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落户广州;以广州数控为代表的一批机器人企业勇闯无人区……赢得新赛道先机,产业集聚效应逐步形成,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广州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营造创新生态
让“科学家敢干、企业敢闯、资本敢投”
2023年,广州科技型企业培育成绩出色,高新技术企业当年拟认定数量首次突破5000家,总量突破1.3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居全国第一,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实现翻倍增长,纳入“四上”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至6195家,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
会上,广州市各区领取了2024年科技企业培育任务书。任务书也是承诺书,是广州惠企、暖企,尊重、爱护企业家的郑重承诺。
据悉,新的一年,广州将继续深入实施“高企26条”,持续开展“一区一机构”支撑服务工作,发挥独角兽、硬科技企业、拟上市高企百强等榜单“风向标”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
在尊重人才方面,会议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让各类人才在研究探索创新时拥有足够舞台,让每一个创新行为都得到市场尊重。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熊辉表示,港科大(广州)鼓励支持老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支持教师们与工业界合作。据悉,开学一年多来,港科大(广州)已与上千家企业进行产学研对接,与百余家领军企业和知名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与近10家行业龙头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成立近20家公司。
去年,广州产投2000亿母基金的设立,在创投圈激起了不小的波澜。千亿规模的决心之下,广州构建创投生态圈的思路也越加成熟稳健。政府性基金以投早、投小、投科技为使命,同时,更多地通过出资扩充资本的方式,吸引更多专业性、技术敏锐度强的市场化基金来实现这个目标,也是平衡效益和风险管控的出路。接下来,广州将加强这方面机制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以投资促创新,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界的共识。云从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姚志强表示,“新质生产力要充分发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链主企业的力量,并充分发挥资本的作用,通过投资拉通生态产业链。”据悉,该公司将投资成立产业发展基金,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孵化培育产业链生态,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南方+记者 黄楚旋 李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