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种铸基。种业是建设现代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农业要强,种业必须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种业翻身仗的重要指示精神,过去3年里农业农村部门会同有关方面尽锐出战,对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育种创新攻关、优良品种推广、壮大种业龙头企业、净化种业市场等作出全面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种业发展的硬政策实举措,推动种业振兴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24年是中央提出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角度,对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做了再强调再部署再推动,为我国种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第一,要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再加力。种质资源是新品种选育的遗传物质基础,是保障种业安全的战略性资源。过去3年里,我们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种质资源53万多份,初步摸清了国家种质资源家底。以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种质资源新库为代表的育种国之重器,相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级种质资源库(圃、场)达到318个,159个国家级畜禽保护品种活体保护实现全覆盖,初步实现了种质资源保起来的战略目标。种业要振兴,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是基础。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要加力做好种质资源用起来、用得好的后半篇文章。要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利用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聚焦生产急需和地方特色,重点围绕耐盐碱、高产优质、短生育期以及抗病抗旱等性状,开展优异基因性状挖掘和储备工作。要健全完善种质资源登记惠益分享机制,激发种质资源保护、鉴定、利用、分发的积极性,加大创新攻关协同,切实把种源优势转化为育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第二,要在育种创新和重大品种选育推广上再加力。种业强不强的一个突出看点是育种创新和重点品种保障水平。长期以来,我国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育种国际领先,良种覆盖率多年稳定保持在96%以上。但玉米、大豆等品种质量效益不如国外先进水平,高附加值蔬菜、经济作物和畜禽育种,与西方发达国家还有明显差距。过去3年里,我国育种领域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选育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自主研发的两把基因编辑剪刀正加快产业化应用,生猪、奶牛等专用品种具备国产化替代能力,国产白羽肉鸡品种市场占有率超过20%,扭转了部分优良品种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不利局面。种业要振兴,重大品种选育推广是关键。要扎实推进种业基础研究,攻克育种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体系化的种业科技创新能力。要聚焦重点领域关键品种,完善联合研发和推广应用协作机制,通过揭榜挂帅、专项攻关等,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第三,要在规范管理和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上再加力。2021年国家首次在科研试验田启动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工作,随后两年里试点范围扩展到河北、内蒙古、吉林、四川、云南等5个省份的20个县。从试点情况看,与常规品种相比,总体上转基因品种的增产节本增效方面都表现良好,转基因玉米大豆抗虫耐除草剂表现尤其突出,可以显著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和化学杀虫剂使用。下一步,要深入总结前期试点工作经验,加快完善配套技术和品种审定管理等,在严格监管、严控风险的前提下,聚焦重点品种加快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以产促研、研用互促共进,让先进育种技术在保障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更多积极作用。
第四,要在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环境净化上再加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是对育种创新的最佳激励。一段时间以来,囿于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短板,模仿育种、修饰育种等大行其道,涉种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侵权易、举证难、维权难等显著打击育种创新积极性。过去3年里,以《种子法》修订实施、侵权案件审理司法解释和涉种刑事审判指导意见出台,以及向日葵等作物登记品种清理专项行动为代表,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种业市场净化成效显著。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种业振兴到不了位。下一步要总结前期强化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好经验好做法,强化立法执法普法衔接联动,规范提升品种登记质量,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尊重知识产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营造良好市场秩序和氛围。
(作者单位: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